您的位置: 首页 >业务工作>廉洁文化>详细内容

刚正不阿车武子

来源: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:2018-10-18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 “囊萤夜读”这个典故从东晋流传下来,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,不仅因为这种学习精神值得传承和发扬,更是因为车胤刚正不阿、不畏强权的人格魅力影响至今。

  车胤,东晋人氏,自幼“恭勤不倦、博学多通”,因家境贫寒无油点灯照明,夏天便捉萤火虫装在白色袋子里用以照明读书,“自此学识与日俱增”,声望也越来越高。车胤的勤奋好学和博学多才最终赢得了孝武帝的赏识,并先后历任中书侍郎、侍中、国子监博学、骠骑长史、太常、护军将军、丹阳尹,直至权高位重的吏部尚书。当时,门阀政权已根深蒂固,车胤从寒门中一步步走进朝野,参与国事,这不仅得益于他自身的努力和执着,更是得益于他耿直的个性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。

  一次,孝武帝准备给大臣们讲《孝经》,当时的政治家谢安便在自己家里和一些大臣们相互讨论学习。车胤也在其中,他对讨论部分有一些疑问,但又不敢问,便对另一个人说:“不问吧,怕我又把精彩的讲解遗漏了,问吧,又怕劳烦别人。”那人说: 他们决不会因你的问题而嫌麻烦的,哪里见过明亮的镜子厌倦人们常照,清澈的流水害怕和风吹拂呢?这句话不仅给了车胤勇气,也应该给了他保持自己立场的信心和力量。从此,他不讳直言,坚持个性,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修养及人格魅力,为国家出谋划策。

  车胤兼任国子博士期间,朝廷商议郊庙明堂之事,车胤发表了“音乐表达平和,礼仪表示敬意,因此内容和文采不同,声音和器具也不同,既然茅舍和大厦不能统一规格,何必死守它的形式规格,而不顺应时代大势”的见解。这对于当时习惯固步自封的王公大臣们来说,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。但车胤力排众议,以过人的胆识和学识说服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。车胤这种审时度势、高屋建瓴的建议,在当时是很有个性和创新意义的。而这种个性和创新,不仅来自于他自身的渊博知识,更是来自他对国家对皇室披肝沥胆的忠诚。

  东晋属于外乱内讧时期,外有前秦遗族虎视眈眈,内有世族专政弄权。皇权削弱,东晋王朝一度陷入崩塌边缘。车胤处于这样的尴尬时期,并没有随波逐流,而是始终坚持自己的正义立场,匡扶民意、不畏强权,一丝不苟地践行着自己作为一名臣子的担当和责任。

  秦晋淝水之战后,门阀政权格局终于打破,皇权回归,孝武帝的弟弟司马道子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权臣。车胤任护军将军时,司马道子的幕僚王宝国为讨好司马道子,竟劝说朝廷执事大臣联名,上奏孝武帝封司马道子为丞相,加以特殊的待遇。车胤愤然拒绝署名,并说:“这是周成王尊崇周公用的礼仪。如今皇上正当壮年,非年幼的成王可比,会稽王怎能做周公呢!声望和实际都不相称,这样做肯定违反皇上的意愿。”

  当时,司马道子的权力差不多与孝武帝分庭抗礼,其他人笼络还来不及,但车胤却坚持立场,不与他人同流合污,并公然顶撞其幕僚,不仅维护了孝武帝的皇权制度,保持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,也给当时的臣子们一记当头棒喝,让他们及时拨清迷雾,看清时局,纷纷回到正义之路上来。 

  一千多年前的东晋,正处于内忧外患、风雨飘摇之时,任何一种力量都可能导致皇朝崩塌、江山瓦解。身处这样暗流汹涌的局面,面对各种手段和诱惑,车胤以囊萤夜读的执拗精神,不畏强权、不苟富贵,历任期间任劳任怨,为百姓奔走发声,为朝廷竭尽全力,以自己的文化品格照亮了东晋的半壁江山。

  “宵烛出腐草,微质含晶荧。收拾练囊中,资我照遗经。熠耀既不灭,吾咿宁暂停?毕竟齐显地,声名炳丹青。” 车胤清明的品格就像一股清流,始终坚持自己的流向,始终保持自己高洁的灵魂,不同流合污、不人云亦云,流过千古,流到至今——(市城管局:余晓英)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